谁能解决库存这个问题,谁才是服装供应链的领头羊?

从近几年纺织服装业的整体表现可知,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、生产规模增长过快等因素导致整个行业普遍出现库存过高、资金周转困难,甚至有公司老板跑路或破产的情况出现。而如何控制库存过高并促进消费,成为纺织服装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。

库存成为服装行业发展和转型的重大难题

服装行业危机——库存


产业寒冬,对大型品牌企业的影响同样巨大。由于产能过剩,大量服装积压在销售环节,形成庞大的库存积压。


“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:2013年,全国服装批发期末的库存总量为613.62亿元。到2014年末,库存总量再次提升为809.24亿元。有业内人士分析,目前全国的服装库存足够供应13亿人口一年穿戴。


“库存高企的说法,并不夸张。”在一家排名杭派服装前十位的品牌企业表示:“依赖传统的连锁加盟模式,每季服装大约只能售出70%,剩下30%都转为库存积压。”


“所以去年我们卖了15亿衣服,库存却达到3亿元以上,几乎抵消了全部利润。销售链越长,门店开的越多,库存积压越严重。”库存危机已成为连锁服装品牌共同的“黑洞”。


随着互联网服装品牌争相进行资本运作,各方的财务数据和风险因素也被披露出来。以2015年中报为例,在82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中,有61家公司的商品库存金额超1亿元。其中,海澜之家、华孚色纺、报喜鸟等10家上市公司的商品库存金额超10亿元。


以浙江温州知名品牌“美特斯邦威”为例:2014年末,其库存就达到14.35亿元,2015全年亏损4亿余元。同为温州企业的“森马服饰”,去年库存则到达20余亿元。曾经辉煌一时的服装连锁加盟模式,亟待“互联网+”的变革。


裂帛公布的经营指标显示,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.46亿元,相比2014和2013年度的5.79亿元、6.88亿元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下滑,利润在2014年度还出现了负增长;汇美在2013-2015年报告期内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”分别为3330.73万元、3190.78万元和1581.48万元,也呈现下滑趋势。


对于业绩缩减的原因,以上企业给出了“新品牌快速孵化增加运营成本”、“优衣库、ZARA等国际知名品牌入驻电商分流销量”等不同理由。


但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,就是各品牌普遍提到的存货风险。从披露的数据测算,裂帛和韩都衣舍截至止去年末存货占总资产比例都超过了三成、汇美连续三年存货占资产比重则超过五成。


格林认为,市场竞争趋向激烈、经济增长放缓削弱消费能力是造成互联网女装的库存主因。同时服装行业本来就要求新、求快,各大品牌就必须不断开拓子品牌,反过来也会影响存货的流通。


应对策略:


市场的竞争点将从价格转向质量、创新、大数据管理精确生产、架设“全渠道营销平台。


服装行业面临的复杂的生存环境仍将继续,市场竞争依然激烈。为消化库存,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始应用于服装销售。


为了控制库存,有的公司目前采取的是根据订单生产的方式,避免库存过高。也有服装上市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在消费者需求越来越高的同时,公司准备发展智能工厂,并开始在部分地区接受消费者个性化订单。


架设“全渠道营销平台”,将实体直营店、网店、工厂店及公司的库存数据连通,实现线上线下统一配货。将服装产量控制在最小限度,根据市场需求补单再生产。让实体店成为购物体验中心,顾客试穿满意,可以在网上下单,直接邮寄上门。


总之,中国服装品牌当下的库存问题不可否认有突发因素的影响,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结构和模式上的,有效借鉴ZARA公司的 “小批量、快周转、紧追时尚” 模式也许是解决方法之一。


但是在新一轮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,服装行业受到不小的冲击,相信能继续生存的必然是“真正贴近客户需求、引领时尚和以更短的时间提供产品”的企业。

在线客服

扫描二维码